引言: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
最近读完了李希贵先生的《为了自在呼吸的教育》,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索。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:”教育其实很简单,一腔真爱,一份大度,如此而已。”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职业者和家长都应该领会的真谛吗?作为一线教师,我常常反思: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自在呼吸空间?是否用多元化的眼光看待每个独特的孩子?这篇教育读书心得,将分享我从书中获得的启示和操作感悟。
多一把尺子,多一批好学生
李希贵先生提出”多一把评价的尺子,就多一批好学生”的见解,深深触动了我。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,何尝不是常常被单一的分数标准所局限?书中有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:一个转学生因教材差异跟不上进度,老师发现她英语特长后调整教育方式,最终帮助她找到了人生路线。这让我想起班上那个总在数学课睡觉,却在劳动课上干劲十足的小明。当我们不再只用成绩衡量他,他眼里的光芒都不一样了!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,关键是我们能否放下成见,用心发现。
每个”难题孩子”都有不为人知的温柔
书中描述的那个照顾住院奶奶的”调皮鬼”,不正是我们每个老师都遇到过的案例吗?表面顽劣的孩子,可能在家里是最懂事的那一个。记得我班上的小涛,上课总是心不在焉,直到有次家访才发现,他每天放学要先给瘫痪的爷爷擦身、喂饭。这些教育读书心得让我明白:孩子表现出来的难题行为,往往是某种需求的表达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领会和包容?当我们换一种眼光看待”难题学生”,他们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教育需要耐心等待花开的勇气
书中提到作者女儿的成长经历特别发人深省——那个迟迟不开口说话的孩子,突然在某天语出惊人。这不正是教育最神奇的地方吗?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就像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。我的教育读书心得告诉我:与其焦虑地催促,不如给孩子足够的信赖和等待。班上那个写字像”画符”的小美,在我鼓励下坚持练习,半年后居然获得了书法比赛三等奖!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,而是农业耕作,需要遵循天然规律,静待花开。
小编归纳一下:让教育回归爱的本质
读完这本书,我的教育读书心得可以拓展资料为一句话:教育就是用心看见每个独特的生活。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,我们都要学会用多元的眼光欣赏孩子,用包容的心态接纳差异,用耐心的等待见证成长。就像李希贵先生说的,教育本该简单——给孩子自在呼吸的空间,用真爱浇灌,用大度守护。相信每颗种子都有绽放的时刻,而这正是教育最动人的风景。